
3月16日下午,2021年杨浦区建设“科创中国”试点现场推进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功举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中国科协杨浦“科创中国”试点挂点指导组组长、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顾雁峰出席活动。
上海市科协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李虹鸣,杨浦区委副书记邓小冬,区委常委、副区长周海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科协常务副主席吴晓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党委书记唐国瑶、院长孙锟,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谢吉华,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等出席活动。中国科协、上海市科协、杨浦区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长三角有关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参加活动。

宋军在讲话中对杨浦区“科创中国”试点城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宋军强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在新征程新起点上,科协组织要按照总书记强调的探索创新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科技管理规律,明确新发展阶段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进一步深化“科创中国”建设,结合实际,创新模式,扩大“朋友圈”,增强“引力场”,拓展“创新城”。中国科协愿与杨浦区深化合作,创造出新的更大成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邓小冬在致辞中强调,2021年是杨浦“科创中国”试点城区建设立足发展新阶段、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一年。围绕区委“科创双创作示范”的重点工作部署,对照《杨浦区“科创中国”试点城区建设方案(2020年至2024年)》的重点建设任务,杨浦区“科创中国”试点城区建设将开启加速器,插上新引擎,围绕构建“科协-学会-学术”一体化、“技术-产业-资本”一体化、“高校-企业-政府”一体化的三螺旋组织机制下苦工,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探索“技术券商”样板间模式,发展壮大“科创中国”长三角区域创新组织,将杨浦建设成为上海以及长三角区域创新策源地、发布地、聚集地。

探索推广技术券商样板间模式是杨浦区“科创中国”试点建设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学科优势,融合学会资源,探索建立以价值发现为核心的“技术券商”全链条服务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技术券商的核心价值。活动上,首个医学技术券商“样板间”——上海国际儿科医学技术交易服务平台落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这一平台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承建,围绕儿科医学技术交易服务集群体系,开展成果挖掘、集聚、筛选(评估)、运营、交易(转化)等科技类公共服务的平台,助力长三角儿科医疗相关企业升级,推动产业集群建设。
作为首个医学技术券商运营方的新华医院多年来持续开展医学技术创新的研究和实践,近年来更是完成了儿外科团队的“新生儿腹裂袋”研制与转化、感染科团队的适用于儿童的新冠病毒抗体的成果转化,以及儿心脏中心推进的智能听诊器研发等项目,为患儿及企业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此次承建运营的儿科医学技术交易平台将对标国际,立足国际儿科领域的最新技术,积极开展医学科技创新及转化,也将在儿科医学相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中为儿科医学产业转化的专家高端智库建设提供积极支撑和有力保障。

同日签约的长三角儿科医学创新联盟也将成为这一平台的重要技术力量,这一联盟由新华医院会同长三角区域内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杭州市儿童医院四家儿童医院联合发起成立,旨在共同推进儿科医学各项创新的运营体制,合力推进儿科技术创新,最终建设与国际接轨、能代表我国较高水平儿科医学学科高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改革指示精神,接长科协手臂,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积极发挥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以及街道科技工作者的协同作用,去年,新华医院与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试点建成“江浦社区科普协会”、“新华—江浦百姓健康科普基地”。一年来,江浦社区科普协会作用逐步显现。活动上,由杨浦区殷行、定海、平凉、四平、控江、长白、延吉、大桥、五角场、长海、新江湾城这1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的社区科普协会和百姓健康科普基地正式揭牌成立,杨浦区实现“3+1”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全覆盖。

据了解,2020年杨浦区“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取得了“一个典型、二个新锐、三个融通”的喜人成绩。成功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典型案例,两家杨浦区企业入选“科创中国”新锐企业榜单,“科创中国”长三角区域创新组织、上海技术交易所等三个创新组织入选“科创中国”产学研融通组织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