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指出,四川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全省有野生脊椎动物14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居全国第二位。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03种,其中包括大熊猫、川金丝猴、雪豹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0种。四川省林草局积极实施大熊猫等珍稀物种人工栖息地修复项目,有效地保护我省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和大熊猫、白唇鹿、四川山鹧鸪、黑颈鹤等一大批珍稀物种,全省现有野生大熊猫1387只,大熊猫栖息地202.7万公顷,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4.4%和78.7%;珍稀濒危物种四川山鹧鸪种群数量20年间增加60%,数量已恢复到1600只左右,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23%。他强调,保护野生动物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希望大家一如既往支持四川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关注生物安全。
何强代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四川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表示感谢。他指出,四川是西部水产大省,拥有优越的渔业资源,2022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285万亩、养殖产量172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708亿元,均居西部第一、全国内陆省份第五位。近年来,我省通过“十年禁渔”,开展增殖放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强化物种利用特许规范管理,加强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保护等措施,推进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我省将全力保护好水生生物多样性,坚决确保党中央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落实到位。
李明洲在讲话中指出,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今天,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诸多学者齐聚四川农业大学校本部所在地雅安,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事业交流科研成果,谋划发展方案,这是对《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主题的深入探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笃实践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真正的全球性问题,祈愿各位专家学者奋楫争先,赓续前行,为西南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凝心聚力,为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
中国西南地区幅员辽阔,地貌复杂,具有丰富而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近年来,西南地区广大动物学工作者围绕西南地区特有动物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省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举办本次大会旨在展示西南地区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加强动物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西南地区动物学整体研究水平,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次大会主题为“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雅安碧峰峡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为依托,以西南地区动物学研究现状为基础,围绕形态学、系统学、生态学、行为学、动物地理学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开展交流研讨。大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举办了1场主旨报告和3场专题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家堂,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晓君,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教授黄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二级研究员杜军,雅安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副主任付明霞等专家和学者分别作了题为“蛇类的起源与演化”“中国绿孔雀研究及保护”“大熊猫及其它濒危野生动物野放思考”“大渡河上游川陕哲罗鲑的人工繁育与资源保护研究”“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精彩的分享赢得了会场阵阵掌声。
三场专题报告分别围绕“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与保护”“野生动物繁育与救护”“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专题展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都动物园、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等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带来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会议期间,还组织参会人员实地考察了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雅安碧峰峡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学习了野生动物保护、救护知识。
国内野生动物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及动物学界科技工作者代表,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青海省高等院校、动物保护单位及与动物产业的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加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