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拥有辉煌灿烂的历史,14世纪起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科技社团的诞生地,并由此产生了近代科学的萌芽。时至今日,意大利的科学已经取得了诸多成就,基础研究中的物理学与天文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化学等领域处于世界前列,高新技术领域如空间技术、信息通信、高性能并行计算机、核能等也具有国际竞争力。过去的400多年来,科技社团始终为意大利培育良好的科学传统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意大利科技社团的发展历程
(一)17世纪:近代科学社团发源地
12世纪时,意大利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北部的众多城邦逐步借助地理优势发展经济,到15世纪、16世纪时已经积累了大量财富,商业繁荣。蓬勃发展的贸易交流带来了大量古希腊书籍,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在亚平宁半岛逐渐流行,最终产生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繁荣的经济使得意大利城邦世俗政府的权力日益强大,久而久之,城邦的王公富商不满足于臣服罗马教皇,希望能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获取更多权力,意大利诸城邦因而加入了直面圣经的宗教改革运动。同时,城邦的世俗领袖为了能获得更多的财富,开始积极支持人们进行技术发明和机械创新。在经济利益和提升形象的驱动力指引下,世俗领袖资助大学,并积极支持数学、解剖学、博物学和实验。但是随着宗教改革和大学中对正统宗教知识教育的加强,世俗君主发现无法在大学获取他们想要的知识,只能寻求其他的赞助方式,私人资助的现代科学研究的新兴机构——科技社团——应运而生。
(二)18世纪:自由结社与集中管理并存
18世纪的意大利依然处于四分五裂之中,但主要地区的统治者改为了奥地利王室。1713年,根据乌特勒支合约的规定,奥地利王室取得了米兰王国和那不勒斯王国的领导权。同时,托斯卡纳地区通过和奥地利王室联姻,结束了美第奇家族的统治,也划归奥地利所有。由此,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获得了意大利几个主要地区的管辖权,意大利的北部甚至由维也纳直接控制以获取更丰厚的经济利益。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这为理性主义和学术氛围在意大利的散播铺平了道路。当时意大利的主要城市,如米兰、罗马、威尼斯、都灵、那不勒斯等,都是哲学家和文学家们的聚集地。欧洲各国的文学家、艺术家,如歌德、雪莱、济慈、拜伦等人都曾周游意大利,一时之间意大利成为欧洲的旅游胜地。在理性主义盛行和鼓励学术交流的氛围影响下,18世纪意大利的科技社团逐步盛行起来,并获得了稳定的发展空间。
(三)19世纪:在民族复兴中跌宕起伏
19世纪的亚平宁半岛,政权频繁更迭,跌宕起伏。步入19世纪之时,意大利被他国占领,四分五裂,以农业经济为主;而到了19世纪末期,意大利已经实现民族统一,独立自主,向现代工业国家转型。这百年间,意大利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转型阶段:1796—1814年期间,拿破仑占领意大利,法国管理模式在意大利全面推行;维也纳会议(1815年)结束后,意大利回归到分裂状态,亚平宁半岛上有8个公国和地区,但意大利人已经形成了民族统一意识并为之努力,1814—1860年这段时间也被称为复兴运动时期;经过半个世纪的斗争,意大利终于在1861年形成了初步统一的国家,并在1871年定都罗马,成为真正独立统一的国家。
二、意大利科技社团的发展现状
科技社团分布在庞大的非营利组织中,没有特定机构对其进行系统管理,并且意大利政府一直以来对非营利组织都是松散管理,实施自愿注册的原则,登记注册的繁琐程序导致未登记注册协会的数量明显高于已登记注册的协会数量。所以,意大利非营利组织的规模和特征长期以来都是学者们的估测。直到2016年,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才第一次对非营利组织展开官方性质的全面普查。此次普查的时间段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包含非营利组织的规模、主要开展活动、参与人数等基本情况。
(一)意大利科技社团的数量规模
2016年,意大利官方第一次统计了科技社团在内的非营利组织的规模,统计局根据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体系把非营利组织的主要活动分为12类,与科技社团相关的主要是教育和研究、健康两类。教育和研究的非营利组织数量近年来有所下降,从2011年的1.6万降至2015年的1.3万,占非营利组织总数的4%,其中协会在教育和研究类非营利组织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48.5%,约有6538个;健康类的非营利组织数量比2011年增加了615个,达到1.2万个,但所占非营利组织总数比以往下降了0.2%,比例是3.4% ,其中的协会又在健康类非营利组织中占比高达85.2%,约有9875个,其在意大利的医疗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意大利科技社团从业人员特征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意大利的非营利组织数量达到了33.6万个,比2011年增长了11.6%。这些非营利组织雇佣了552.9万名志愿者和78.8万名员工,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6.2%和15.8%。意大利所有非营利组织中,从事与科技相关的教育和研究、健康两类领域相关工作的员工数量分别为12.5万和17.8万,仅次于从事社会援助和民事保护的从业人员数量。与2011年相比,从事教育和研究的员工数量只增加了2.9%,而在健康领域就业的非营利组织员工数量增加了11.9%。此外,志愿者参与健康类非营利组织的数量较多,约有42.9万人,比2011年增加了27.0%;但参与教育和研究类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数量(16.1万人)较少,比2011年减少了8.9%。可以看出,科学研究领域的非营利组织就业形势严峻。
(三)意大利非营利组织地域分布特征
从地域分布来看,意大利的非营利组织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与意大利的经济发展状态类似,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同样是北部明显多于南部。根据统计数据,意大利北部10个区共有17.1万个非营利组织,占比为51%;意大利中部的4个区共有7.6万个非营利组织,占比为22.5%;而意大利南部6个区和2个岛一共有8.9万个非营利组织。其中米兰所在的北部伦巴第大区和首都罗马所在的中部拉齐奥大区的非营利组织数量最多,分别有5.3万和3.1万个。单位人口所拥有的非营利组织数量与非营利组织的地域分布呈现相同的特征,东北部每万人有67.4个非营利组织,中部地区(62.8)和西北地区(57.7个)次之,而2个岛的每万人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数量(46.8个)甚至高于南部地区(40.8个)。
三、意大利科技社团的管理体制
由于各国文化、制度等的差异,不同国家对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和第三部门等专有名词的定义不尽相同。在意大利,这三个专有名词的涵义与国际上通常的观点存在很大差异。意大利的非政府组织起初是天主教的传教组织和民族观念崛起过程中支持发展中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机构,从20世纪70年代起逐步成为特指进行发展援助和社会救助的组织。而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非商业机构和非营利社会公益组织这些概念一般指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既不属于国家机关也不属于市场的承担公共社会服务的机构,科技社团就是属于后者。随着意大利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各项制度逐步完善,对这类机构的监督管理也不断向前发展。
(一)法律制度框架
意大利自1861年建成统一国家之后,逐步开始通过立法的方式对包括科技社团在内的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督管理。议会通过的与慈善组织相关的大法案,被看作是第一个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管理法案。1862年出台的752号法案试图尊重和保护慈善组织。1890年通过的慈善和社会关怀相关法案,旨在把慈善组织直接纳入政府管理和控制之中,成为国家公共机构的一部分。1948年的宪法允许一个多元化社会的存在,承认非营利组织作为公民社会中表达个体自由的形式。1988年出台的396号决定承认了个体成立非营利组织的合法性。从20世纪90年代起,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银行基金法”、“社会合作社法”、“志愿者组织法”、“社会导向的非营利组织法”、“社会促进协会法”、“社会关怀改革法”等,这些法律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完善。
早期意大利对非营利组织的态度是防范和监督,主要目标是避免非营利组织利用慈善组织的地位谋取经济利益。从20世纪70年代起,非营利组织从公共机构中剥离成为独立实体,但政府对其的管理规定较多、限制一向比较严格。现在意大利议会和立法机关转变了态度,鼓励非营利组织发展,放宽了限制,出台了多项激励措施,希望通过非营利组织数量的增加和职能的多元化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二)社团登记制度
在意大利,成立一个非营利组织非常简单,不需要政府批准,但在法律层面,是否登记注册存在区别。就科技社团所属的协会而言,登记注册的协会具有法人地位。这类协会必须经过政府认可,在意大利各大区的管理机构注册登记为法人实体。事实上,意大利未登记注册协会的数量远高于登记注册的协会。未登记注册协会不具备法人资格,没有获得官方承认。这类协会不需要提交明确的管理章程等正式文件,会员们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选择其认为合适的方式管理和运行协会,相较于登记注册的协会更加自由。但是,由于未登记注册的协会不是法人,所以不能直接购置资产,组织和会员之间的财产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实行组织财产和个人财产适当分离的原则,即“不完全财产独立”原则。
(三)对经营活动的监管
随着社会需求的大幅增加,政府采取了多种激励措施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其中,一项重要的转变就是意大利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活动允许既包含公益目标也包括私人目的。非营利组织可以从事公益活动和商业活动,通过募捐和资产管理以外的活动创收,以实现财务稳定,保障独立性,从而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不同部门的监管力度也不同。卫生部对所有医学相关的科技社团的管理非常严格,定期审核并认定这些组织的资质,检查这些组织的运行状况;劳动和社会政策部以及教育、大学和科研部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关注度也较高。有的监督管理机构会要求管辖下的非营利组织提供年度报表或纳税申报表,这些报告都不要求必须公开,也没有法律要求必须进行外部审计。
四、意大利科技社团的内部治理与运作
(一)科技社团的组织结构
意大利的科技社团一般以会员代表大会为主体,以理事会或中央理事会作为最高管理机构,负责社团的整体事务,包括制定社团的宏观发展战略、具体政策、人员变动、财产管理等。理事会成员的数量虽然各有不同,但一般都有严格的规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成员由学术上有权威、管理上有经验的专家担任,而且都依照科技社团的章程通过会员选举产生。表1给出了意大利几个典型科技社团的内部机构设置情况。
表1意大利科技社团的内部管理机构设置
(二)科技社团的会员管理
意大利科技社团在其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会员的加入普遍具有较高的门槛要求。20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众多科技社团被纳入非营利组织范畴,科技社团的会员制度也逐渐开始向更加有利于专业性与服务社会并重的方向调整,采取更为灵活、包容、广泛的方式吸纳会员。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会员管理程序进一步简化。意大利科技社团普遍采取分级式会员管理模式,最基本的分类分为常规会员和荣誉会员,常规会员可以是个人或者机构,荣誉会员必须为在其专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机构。有些社团会单独设置团体会员。会员进一步细化为普通会员、中级会员、高级会员,有些另设有老年会员、学生会员、青年会员、赞助会员等类别(见表2)。
表2 意大利科技社团的会员类别及会费标准
(三)科技社团的收入支出状况
1. 科技社团的收入
意大利科技社团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资助、捐赠、会费和经营活动收入。具体来说,捐赠和会费是意大利科技社团的最主要收入来源,其中包括会员会费、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资助、个人或团体的捐赠。意大利科技社团还会通过形式多样的经营活动获得收入,一般包括教育培训、会议及展览的组织、出版和数据服务、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等。图1是为意大利化学学会提供资助的部分机构。
图1 为意大利化学学会提供资助的部分机构
2. 科技社团的支出
整体而言,意大利科技社团的支出则一般由慈善性活动和管理支出两部分组成。从事科学相关的慈善活动是所有科技社团的最主要功能,其中包含了很多支出类型,如会员服务活动、出版物运行、向个人及学术机构给予资金用于研究活动、数据库建设及各类奖学金和学术奖励支出等。管理支出是指社团的日常运行和举办各类会议和大型活动时需要支付给工作人员的工资、购买基本办公用品和设施的资金,以及打理捐赠和遗产的基本费用等。管理支出一般而言在科技社团日常运行经费中所占比例最大,是社团日常正常运行的保障。
(四)科技社团的主要活动
学术交流、科学奖励、科学传播、科学教育及科学普及是意大利科技社团的主要活动内容。
1.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意大利科技社团的一项基本职能,几乎所有的科技社团都通过组织开展科学讨论会、学术理论研究会及主办专业学术期刊等方式推动所属领域的学术发展,扩大社会影响。举办学术会议也是意大利科技社团的一项基本活动,几乎每个科技社团都会举行例行的学科年会,将各自领域内的学者聚集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学术交流。除学科年会之外,意大利科技社团还会牵头或参与主办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展览。
2. 学术出版和数据服务
出版活动也是意大利科技社团的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往往也是一个科技社团获得认可和声誉的重要渠道。如意大利物理学会的出版物涉及期刊、图书、纪念文集、会议论文集等多个种类,内容涵盖物理学相关的各个领域,其中一些期刊与欧洲合作发行。
3. 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同样是意大利科技社团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其获得收入的渠道之一。科技社团通过开办专业领域的教育和培训课程,为科研工作者或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接受专业性继续教育或开拓学术视野的良好契机。
4. 科学奖励
科学奖励是鼓励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几乎每个意大利科技社团都设有各类奖项用以表彰在各自学科领域内做出贡献的学者,并为青年科研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奖励和资助。意大利物理学会在每年全国物理年会的开幕式上,向物理教学或物理研究史领域的杰出物理学家颁发奖项。
5. 科学传播
意大利科技社团往往还承担着面向社会大众的科学普及工作,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大众化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意大利林琴学会为例,学会下属的塞格雷跨学科林琴中心在意大利全国范围内为高中教师和学生举办山猫课程,旨在面向青少年进行各个跨学科领域研究的科普工作。意大利物理学与天文学史家学会每年举办多次有关古代物理学和天文学仪器、图书、历史档案的展览和讲座,以促进相关领域知识在社会大众中的传播,启发大众对物理和天文学知识的兴趣。
五、意大利科技社团的活动特色
(一)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少科研差距和人才外流
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不断增加科研投入,其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吸引人才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科研实力薄弱、科研环境恶劣,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增大。在这一背景下,萨拉姆教授呼吁建立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科学发展前景暗淡、科研条件匮乏和人才外流等问题。1981年10月,萨拉姆又以教皇科学院(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s)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倡议建立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科技、培养人才。此外,世界科学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TWAS)的建立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研活动,为发展中国家的优秀科技人员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促进发展中国家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科研水平。
(二)与中小型企业联手提升创新实力推动经济发展
意大利科技社团对意大利经济产生了有利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技社团自身研发的科技成果对经济产生直接影响,直接或间接增加社会就业,通过与企业合作推动经济发展。意大利被称为“中小企业的王国”,中小企业在意大利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意大利科技社团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第一、意大利许多企业的创办者或支持者本身即是科技社团成员。第二、由科技社团充当企业与科研领域合作的媒介,企业为学术研究提供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手段。第三、企业以多种形式为科技社团提供资金支持,科技社团则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进而实现学术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转化以及技术的商业化,从而实现共存共赢。第四,以科技社团联盟作为科技信息门户,进而推进企业与科技社团的合作。
(三)医学社团与临床诊疗无缝衔接为医生诊断提供全面指导
在意大利不同领域的众多科技社团中,医学领域的科技社团颇具特色。第一,医学社团总量较大,分科细化。第二,意大利的医学社团承担了制定医学指南的任务,为临床诊疗提供了依据。除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南之外,意大利各个医学社团还开设一些直接服务于患者的活动。第三,紧密的国际合作关系。意大利的医学社团很大程度上是意大利医学界与欧洲和国际医学界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纽带,他们与国际上的医疗和学术机构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六、对我国科技社团建设的启示
(一)倡导基础研究类社团结合国家战略开展科技外交
从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之时,意大利就积极参与其中,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有众多意大利科学家,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也设立在意大利。欧盟的科学一体化对外旨在形成合力共同应对以美国为代表的科技强国的挑战,对内致力于提升各成员国的科研实力、缩小各成员国之间的科学差距。意大利政府从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之初就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推动欧洲各国深度合作,意大利的科技社团也深刻贯彻了这一国家战略。
(二)鼓励应用研究类社团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建创新企业
20世纪50年代以来,意大利的中小型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推动意大利现代化进程和战后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意大利的科技社团为中小型企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有的科技社团会员本身就是企业家,努力把自己的研发成果产业化,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有的科技社团作为中介,在科学家和企业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为高科技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让技术转让和技术革新成为现实。我国正处于从投资驱动和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时期,科技社团也应充分发挥创新驱动的推动作用。我国科技社团应加强与中小型企业之间的良性沟通,促使我国众多中小型企业从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成功转型。
(三)号召医学类科技社团制定指南直接服务临床诊疗
我国的医学类科技社团蓬勃发展,中华医学会是规模最大的科技社团,各类医学科技社团在科技评审、医疗鉴定、学术交流、科技评审等方面都发挥出巨大作用。意大利医学社团特别注重制订医学指南,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这些医学诊疗指南由意大利全国卫生研究院核准和审定,不仅对意大利各个医院的专科医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而且为世界各国医生进行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尤其是对一些流行病和传染病的治疗。我国医学类社团除了在一些具有争议的科学事件中积极发声帮助公众理性思考之外,可以结合我国大量的临床实践制定本国的医学诊断指南,为不同省份不同地区医院的医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