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总结和客观展示近五年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改革发展总体态势,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编辑出版了《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2020)》。在此,我们分章节对该书概要内容进行介绍,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解近五年来全国学会组织建设、业务活动和改革发展总体态势的窗口。本期聚焦第三章节的主要内容,对学术引领能力、学术会议水平、科技期刊质量、科技评价体系、人才服务工作、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概述。
03
学术建设与人才服务
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科技前沿布局,全国学会坚持学术引领、凝心聚力,围绕中心、服务发展,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大力推进世界一流学会、世界一流期刊建设,服务国家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一、学术引领能力高瞻前端
全国学会与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强化前瞻性学术引领和创新策源,开展面向未来的科技趋势研判和重大问题难题凝练。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发布20个重大问题难题,找准前沿科技领域布局方向,并集中形成科技创新“问题库”,引导科技工作者推动关键技术联合攻坚。
全国学会成为举办系列性“世界大会”的重要平台。2018 世界机器人大会、2018世界交通运输大会、2018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大会等一系列学术活动,打造代表科技界面向国内外发声、发力、发布的重要平台。
引领学科发展。开展前沿热点问题研究,组织领域技术预见、学科基础方向研究和技术路线图编制,持续发布生命科学、智能制造等领域年度十大进展,预测学科未来趋势为脉络的学科发展研判体系,编辑出版系列学科发展报告。
二、学术会议水平稳步提升
近五年来,全国学会在学术会议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取得良好进展。
1.国内学术会议参会人数和论文数量稳步上升
2015年全国学会共举办国内学术会议4407场,五年来国内学术会议举办场次小幅波动,整体保持稳定,但是参会人数增长了63.37%,达到1762085。全国学会国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数稳步提升,年共交流论文644865篇,相比2015 年增加了约81.04%。
2.学术年会数量持续增长
2019年达到1915次,是2015年的1.30倍。
3.工科学会举办会议数量最多,医科学会参会人数最多。
4.采取多种措施保障会议质量
第一,全国学会对于会议特邀报告及论文质量的把控更加严格。第二,丰富会议交流形式。第三,创新会议成果呈现与传播方式。第四,建设会议网络管理平台,强化会议过程管理。第五,疫情防控常态化推动学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会议形式。
三、国际学术交流积极活跃
1.境内国际会议规模增长显著,但各学科学会间表现出较大差异
第一,境内国际学术会议参会人数激增。第二,境内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数量增长显著。第三,港澳台地区举办学术会议次数整体呈下降态势。第四,五类学科学会间近五年举办境内国际学术会议数量差别较大,最多的为工科学会,理科、工科学会 基本持平或有小幅增长,而农科、医科、交叉学科学会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学科学会间发展的规模差异持续拉大。
2.加入国际民间科技组织及任职专家数量稳步提升
2019年学会加入国际民间科技组织590个,相较2015 年增长了44.61%,在加入国际民间科技组织数量上,工科学会相 较于其他四类学会数量最多,增长态势强劲,五类学科学会任职专家人数差异较大,其中工科学会人数最多。
3.参加国外科技活动人次增长了近三成
2015至2018年参加国际科技计划项数呈下降趋势,但是参加国外科技活动人次显著增长,2019年为12732人次,比2015年的9589人次增加了近三成。2015—2019年接待国外专家学者人次总体上保持增长。
四、科技期刊质量跨越发展
1.英文学术期刊增长近三成,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
2019 年主办科技期刊共993种,相较于2015年下降了约6.05%。2019年五类学科主办期刊种类数量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医科、工科、理科、农科、交叉学科。
至2018年,学会主办英文期刊已增长至154种,相较于 2015年增长了29.41%,理科学会办刊数量最多。截至2019 年底,由中国相关机构主办并已经取得CN号的英文科技期 刊共计359种,其中全国学会主办约为一半。2019年,中国科协等七部门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受资助的英文类期刊共计180种,其中由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占入选英文类期刊总数的24.44%。
2.期刊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提高
2019年,全国学会实行开放存取的期刊所占比例将近 20%,比2016年增长了324.64%。期刊的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出版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整体进一步提升。
3.集群化、规模化建设成效显著
5家出版单位成为集群化改革试点,2020年着力增强数字出版服务能力,对接国际标准,同步推进数字生产运营传播平台建设,引导国内期刊免费试用,加强科学数据资源的规范管理和共享使用。
4.中外期刊同质等效,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20年中国科协推进中外期刊同质等效试点工作,遴选 15家全国学会试点发布高质量期刊分级目录,对试点成果进行应用推广。联合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选取若干高校、科研机构试点推进中外期刊同质等效。加大期刊品牌宣传,使期刊国际影响力得到稳步提升。其中《细胞研究(英文)》是中国自主创办的学术期刊影响因子首次超越20。
五、科技评价体系创新推进
近5年来,全国学会开展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科技政策评估、重大项目评估、科技成果和新产品鉴定评价等科技评价,科技成果评价卓有成效,数量可观,质量提高。科技评价创新工作模式,探索在线评价模式,不断拓展和丰富科技评价的内容。从承担评价人才、成果为主向评价机构、项目延伸,有的甚至从承担第三方评价拓展到承担第四方评估工作。
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定试点工作有序进行,工程师资格认证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全国性学会的作用,遵循同行认可、业内认可、社会认可原则,对探索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为开创我国工程技术继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促进我国加入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奠定基础。
六、人才服务工作广泛开展
1.继续教育培训结业人数增长超过两成
与2015年相比,近五年全国学会虽然举办继续教育培训场次数量有所减少,2019年达到了1982 场次,但是培训规 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培训结业人数2019年已经超过 2015年水平,达到46.11万人次,涨幅为22.61%。对比五类学会,医科学会及工科学会相较于其他三类学会的培训场次较多。
2.青年人才培养的对象开始延伸至研究生和大学生
3.人才举荐渠道逐年增多
全国学会人才举荐人数、渠道总体上保持稳定,2018年学会共举荐院士22人,其中理科学会举荐院士数量最多,达15人,占总数的68.18%。设立“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连续三年共资助45万元,大力扶持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帮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成长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
4.针对科技人员的设奖数量总体上升
2019年全国学会设奖391项,表彰奖励科技工作者9.1万人次,其中女性科技工作者2.5万人次,45岁以下科技工作者4.8万人次。工科学会领先于其他四类学会。
5. 学会奖励的权威性、专业性逐步显现
多数全国学会的评奖组织机构与机制健全,展现出一定的公信力。学会积极建立多种形式和层次的奖励设置,表现出多元化和系统性。许多学会均建立了5个以上的奖项。一大批学会的表彰奖励确立了权威性和专业性的地位,实现了本领域最高科 技奖励的突破。学会制定了不同于政府奖励、具有学会特色的章程与评审办法,激励本领域科技工作者开展原创性科学和技术研究,并取得突破性成果。
6.人才宣传工作得到学会的重视
近年来,各学会更加重视针对会员中先进人物的宣传,不断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科技工作者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
七、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得到强化
1.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机制日渐完善
建立科学道德宣讲教育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和科研诚信管理,健全学术不端惩戒机制,加强组织建设,广泛收集行业内涉及职业伦理的相关案例,产出课程设计建议性指南,建立诚信档案,制定学术行为规范。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
2.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活动的规模不断增加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活动次数和受众人数成倍增长,特别是2019年,较以往四年有了较大数量的增长,宣讲场次达到299场,比2015年增加了1倍多,受众人数达10.1万人次,是2015年的2倍多。2015年至2018年,参加宣传的专家数量增长近6倍,行动与倡议并举。对比五类不同学科类型,工科学会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开展最为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