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面对持续的疫情和愈来愈明显的气候问题,科学正被每个人所需要,社会也正认识到,科学是潜在的最终解决方案。
然而,科研是一项耗时且艰辛的工作,不仅需要全球科研人员持续不懈的努力,也亟需通过不断完善的科技政策、更加快速的科技法律法规制定、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全面构建积极健康的科研生态。
WLA2021年度科学盘点特别关注到全球在科研生态向善上的努力和突破。
基础科学 要位凸显
2021年12月2日,联合国大会宣布2022年为“国际基础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Basic Scienc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YBSSD 2022),提出“基础科学对人类具有高度价值”,并认为“全球提高对基础科学的认知、加强对基础科学的教育,对于提高全世界人类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联合国大会同时强调,“基础科学和新兴技术可以提供信息获取和增进个人、社区和社会的健康和福祉,以此满足人类需求”。
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次修订宣告完成,其最大亮点之一在于将基础研究单列成章,充分反映了我国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战略需求。通过立法,主要解决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基础研究发展不全面、支持基础研究机制不稳定、基础研究人才不足,以及相关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同时体现了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的要求,彰显了科技立法整体思路从“以技术为主”回归“以人为本”。
美国随拜登的上台,尊重科技正重新成为美国政坛的一个重要主题。新政下,拜登政府大幅提升科技顾问团队的地位,重新恢复了总统科学顾问一职,并将此职位提升到内阁级别。
性别差距 加速缩小
自自然科学诞生以来,女性一直在这个领域处于劣势地位,这显然不公平且不明智的。事实证明,女性有着不输男性的智慧和韧性,足以胜任科研这项工作。
2021年,Physics特别关注了女性从事物理学研究境况的改善以及仍旧需要纠正的问题。除有女性物理学家收获了这个领域中的一些最高级别奖项外,还为部分中东和亚洲国家的STEM项目提供特别资助以提高女性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参与度。
在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之“她”论坛上,10余位在不同领域建树颇丰的中外顶尖女科学家济济一堂,展现科技女性在助力应对全球性挑战、完善国际创新治理体系中的智慧与力量,倡议聚合社会各界力量,用具体行动争取男女平等并全方位支持青年女性成长。
科技向善 关注伦理
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方可让科技可更持久地服务于人类。
2021年11月25日,UNESCO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Recommendation on the Ethic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是全球首个针对人工智能伦理制定的规范框架,明确了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10大原则和11个行动领域,尤其强调要在利用人工智能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避免因为使用这项技术而破坏环境。
每当生命科学领域产生突破性的成果,并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时,都会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讨论,无论是从试管婴儿到辅助生殖,从胚胎干细胞到人体克隆,从合成生物到基因编辑胚胎,甚至到今年的“公鼠怀孕”等等,总体来看,生命科学领域相关伦理研究存在时滞性,且研究力度远远追不上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的脚步。
此外,生物技术还伴随相关的生物安全问题。在2021年,出台了一系列生物技术相关的监管与治理框架,为这些具争议性技术的合理合法及安全使用建立了初步的国际准则。其中包括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于2021年5月发布更新版《干细胞研究和临床转化指南》(ISSCR Guidelines for Stem Cell Research and Clinical Translation: The 2021 update),有机结合了基于干细胞的胚胎模型、人类胚胎研究、嵌合体、类器官和基因编辑等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伦理规范,为科学监管干细胞临床转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及2021年7月12日,WHO下属专家委员会发布《人类基因组编辑管治框架》(Human Genome Editing: A Framework for Governance)和《人类基因组编辑建议》(Human Genome Editing: Recommendations),首次提出了将人类基因编辑作为公共卫生工具的全球建议,并论证了其安全性、有效性和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