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全球化智库(CCG)在上海进博会虹桥论坛主会场举办“全球人才流动与发展论坛”,论坛上发布了《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2022)》。该报告由全球化智库课题组研究编写。报告总结了全球人才跨区域、跨领域流动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了全球人才流动的政策动向,并开创性地构建了主要国家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球38个主要国家的人才竞争力进行评价剖析。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与国际秩序重塑风云激荡,世界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政治、安全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多重局势影响,人才全球流动依旧。人才流动与合作成为了全球化最富有弹性的方面,成为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推动者。
《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2022)》旨在推动开放,促进流动;分析主要国家的人才竞争力情况、全球人才流动的现状与趋势,为人才流动与发展提供参考;建立全球人才合作对话机制,促进国际人才交流,为全球人才流动提供治理方案与国际公共产品,推动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促进达成人才发展与交流的全球共识,提升人才流动的公平性、协同性、包容性。
报告按简约、可预测和国际可比的原则,建立了主要国家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相关国家人才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中国人才竞争力的优劣势。
报告显示:世界主要国家的人才竞争力指数前十名中,欧美国家与亚洲国家数量平分秋色,世界人才中心正在从欧美向亚洲扩散;中国和美国具有明显的人才规模竞争优势,远远超过名列第三、四、五的印度、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以色列三个亚洲国家的人才质量指数位列前三;丹麦人才投入指数得分最高;新加坡人才效能指数遥遥领先。
世界主要国家人才竞争力指数旗鼓相当,人才中心正向亚洲扩散
报告显示,世界主要国家的人才竞争力指数可谓旗鼓相当,都不甘示弱:美国大幅度领先,第二名韩国紧跟其后,第三名丹麦、第四名新加坡、第五名日本奋起直追,第六~九名的英国、以色列、中国、瑞典的指数分值都在45分之上。前十名中欧美国家5个,亚洲国家5个,平分秋色。可以看到,世界人才中心在从欧美向亚洲扩散。
排名第10~17的瑞士、德国、芬兰、比利时、爱尔兰、法国、挪威、荷兰等8个欧洲国家处于同一档次,属第二梯队,分值在40~44之间。排名第18~25的奥地利、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新西兰、俄罗斯、葡萄牙、意大利等8国也处于同一档次,属第三梯队,分值在31~39之间。排名第26~33的巴西、沙特阿拉伯、希腊、波兰、捷克、马来西亚、印度、阿根廷等8国处于第四梯队,分值在25~30之间。排名第34~38的智利、墨西哥、土耳其、南非、印度尼西亚为后5名,竞争力指数在20~25之间。后三个梯次各国的竞争力指数之间相差不大。排名首位的美国的人才竞争力指数是排在末位的印度尼西亚的3.5倍。
图1.1 38国人才竞争力指数(总体水平)的国际排序
中国人才规模优势明显,受高等教育适龄劳动力人口数、科学研究人员数遥遥领先
根据全球化智库课题组编写的《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2022)》,在人才规模方面,中国和美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人才规模指标反映不同类型高层次人才资源的绝对数量,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数”和“科学研究人员数”两个指标方面,中国和美国遥遥领先,远远超过名列第三、第四、第五的印度、日本、俄罗斯。中国的人才规模指数是名列第七、第八、第十的3个工业大国(德、英、法)之和的2倍多。
图1.2 38国人才规模指数的国际排序
亚洲国家人才质量表现突出,欧美多国平分秋色
报告显示,在人才质量指标新加坡、韩国、以色列三个亚洲国家排在前三位。人才质量指标衡量不同国家高层次人才资源相对数量差距,包括“每万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和“每万就业人员中科学研究人员数”两个二级指标,新加坡位居第一,韩国紧跟其后,以色列、加拿大、丹麦、爱尔兰、英国、芬兰等6国也表现不俗。由于该指标主要考察人均情况,印度、中国、印尼、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人员基数大,因此在人才质量上显示了暂时的弱势。
图1.3 38国人才质量指数的国际排序
美国人才环境位列榜首,中国紧随其后
本次进博会上发布的《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2022)》表明,在人才环境指标方面,美国和中国具有明显的优势。人才环境指标衡量不同国家人才在生活、工作、学习环境方面的优劣,包括“空气中不足2.5微米的颗粒物含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企业500强”“世界大学1000强”4项指标,美国名列第一,中国紧跟其后。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巴西、瑞士等6国为第二梯次,瑞典、西班牙、印度尼西亚、意大利、阿根廷、墨西哥、葡萄牙、荷兰、丹麦等9国为第三梯次,新西兰、智利、挪威、爱尔兰、马来西亚、芬兰、奥地利、希腊、比利时、以色列、印度、俄罗斯、土耳其、韩国等14国为第四梯次,沙特处于劣势。
图1.4 38国人才环境指数的国际排序
丹麦、瑞典人才投入高居前二,教育、研发、医疗投入比重较大
在人才投入指标方面,丹麦和瑞典位居前两位。人才投入指标衡量不同国家在人才保障、人才竞争潜能方面的优劣,包括“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医疗支出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项二级指标,为教育、研发、医疗投入的绝对量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丹麦、瑞典投入比重较大,得分最高;以色列、美国、芬兰、比利时紧跟其后;挪威、奥地利、德国、瑞士、韩国、澳大利亚、法国等7国居于第二梯队;荷兰、新西兰、巴西、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等6国居于第三梯队。中国虽然与前两名有不小差距,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不大,在人才投入总额上显示了后发优势。
图1.5 38国人才投入指数的国际排序
新加坡人才效能领先明显,爱尔兰紧跟其后
报告显示,人才效能指标衡量不同国家在人才使用和产出方面的优劣,包括“劳动生产率”“劳动力人均有效专利数”“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价值的比重”等3项指标中,新加坡遥遥领先,爱尔兰紧跟其后,美国、韩国、瑞士也颇显实力,丹麦、日本、挪威也表现不俗。俄罗斯、智利、南非等3国彰显弱势。
图1.6 38国人才效能指数的国际排序
中国人才竞争力总体第八,具有较大后发优势
从各个指标得分来看,中国人才规模指标得分最高,为满分;其次为人才环境,折合百分制为79.08分,然后是人才投入(48.19分)、人才效能(30.45分)、人才质量(18.83分)。
图 1.7 中国人才竞争力指数各指数分值(折合百分制)(分)
从世界人才竞争力指数总体来看,中国位居第八,在美国、韩国、日本、英国等国之后,与中国的经济体量在世界上的位置相比稍有落后。
在人才规模方面,中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和美国遥遥领先。
在人才质量方面,中国显示了短板,处于暂时的弱势。这一方面因为中国高层次人才比较匮乏,另一方面因为人才质量指标包括“每万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和“每万就业人员中科学研究人员数”两项指标,采用的是人均数据,而中国的劳动力和就业人数基数大,导致人才质量指数较低。
在人才环境方面,中国名列第二,说明中国注重人才在生活、工作环境方面的优化,特别是在打造人才工作平台、优化人才生活环境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早在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要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引导,搭建创新平台,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创造良好环境。”最近10年,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中国对人才发展环境都非常重视。
在人才投入方面,中国居于第28位,虽然与丹麦、瑞典等国家有不小的差距,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在人才投入总额上显示了后发优势。2021年9月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加大人才发展投入,提高人才投入效益,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奠定了基础。